行为之物:日常的实践: 纳迪娅·阿布特, 琼·乔纳斯, 圣戈·南古地, 奥卢·奥古纳克, 尼可拉斯·里普绍夫, 郑亦然
纳迪娅 阿布特, 琼 乔纳斯, 圣戈 南古地, 奥卢 奥古纳克, 尼可拉斯 里普绍夫, 郑亦然
户尔空间很荣幸地为您带来全新群展,“行为之物:日常的实践”。本次展览将汇集展出由后极简主义时期至今的物向艺术及行为舞蹈。该展览突出了以琼·乔纳斯和圣戈·南古地为代表的具有历史影响力的艺术家,同时,也为新生代艺术家纳迪娅·阿布特、奥卢·奥古纳克、郑亦然及尼可拉斯·里普绍夫提供了展示国际立场的平台。展览讨论了近年来的全球变化如何改变我们对“日常的艺术”的认识,并在各具特色的艺术实践之间建立起交错融合的联系。
琼·乔纳斯(生于1936年)从后极简主义中出发,容纳“艺术与物性”,将雕塑概念的边界拓展至更广阔的领域。其早期作品大多为艺术影像,在单频道投影作品《有机蜂蜜的视觉心灵感应》(1972年)中,乔纳斯所创造的“电子色情诱惑者”利用镜子和面具构建了一个反射与模糊的空间,对性别角色的缺陷进行了质疑。
同样地,圣戈·南古地(生于1943年)在《表演与内外》(1977年)中将雕塑的形式与即兴行为相结合,通过拉伸扭曲的尼龙网状紧身衣,以一种全新的仿生态雕塑及前卫表演语言,反映了对女性性别的一种僵化预设。当圣戈·南古地与琼·乔纳斯将雕塑概念扩展至电影(乔纳斯)或摄影(南古地)所关注的更为广阔的情境之时,本次展览中的新生代艺术家们则选择呈现出或宏大或细微的行为表演,更加模糊不清,甚至难于参透。
长驻伦敦的艺术家奥卢·奥古纳克(生于1986年),在作品中关注原材料的使用,尤其是木材,这贯穿于他历来的创作中。本次展览奥古纳克将带来为北京量身制作的全新作品《23:15_5Feb20》,五联的碳粉金属丝网印,描绘了集会散去、人走茶凉的情境,作品⸺尤其是随着时间不断掉落的碳粉⸺强化了日常生活中的转瞬即逝、脆弱和忧伤。
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家郑亦然(生于1992年)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雕塑装置唤醒着个体与他者之间隔阂与关联的认识。其系列作品《情书》从2015年起,每一版本以不同形态重制陌生人投递的未寄信。在本次展出的《情书五编》(2021年)里,沟通和信息传达过程中的艰难被重新演绎、放大。面对一个必须以特定方式互动的装置,观者被“强制”以额外的耐心和努力去解读信的内容。以此改写了信息的传递与接收之间的权力关系,同时,也挑战着观看与被观看的权力关系。
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表达展览观念的,是艺术家纳迪娅·阿布特(生于1984年)用手工制作的扇子所编排的舞蹈。《扇舞》先后展示于柏林与圣保罗,现在将迎来其在北京的首次演出。编舞基于对表现主义舞蹈(Ausdruckstanz)历史的研究及玛丽·维格曼(Mary Wigman)和鲁道夫·冯·拉班(Rudolf von Laban)的舞谱。表演者在预定的“舞蹈色彩情节”中结合扇子的颜色相互配合舞动,而扇子将通过主体性的转变,作为“行为之物”中的主角,展示在画廊空间之中。
对主体性的关注也是尼可拉斯·里普绍夫的作品特点之一。这位居住在柏林的艺术家创造了一个异体环境,在其中,物品通过其自身形式进行表演。里普绍夫的作品《第三手》(2021年)直接地参考了斯皮尔伯格的经典电影《E.T.外星人》(1982年),以此讨论异化的概念。这些全新为展览而制作的手指进化于2020年曾在柏林展出的早期“ET手指”,它们以纸糊的工艺手法被制成大型的灯具,在创造出亲密氛围的同时,也指向着遥远的宇宙星海。
“行为之物”在探索身与物交织的情境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我们触摸物与身体时,什么得以被转译与交流?当表演者被当作物体,被作为物体而使用,而物体转化为表演者时,后戏剧性的反转倒置又是什么?物体如何在历史、认识与艺术中具有表演性,进而产生社会及政治影响?其中又潜藏着哪些可能性?